9月29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。中央宣传部副部长、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表示,“十四五”以来,文化和旅游系统统筹推进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,高效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的目标任务,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发布会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,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机制更加健全,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顺利实施,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创作、演出、展览、人才等项目3568个。文旅公共服务惠及城乡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、群众文化机构近4.4万个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,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有了更多的好去处。文化遗产工作开创新局,文物保护利用、考古研究得到全面加强,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,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,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5项、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42人。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,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.14万亿元,比2020年增长37.7%,2025年上半年,国内居民出游32.85亿人次、总花费达到3.15万亿元,又创新高。
“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是‘十四五’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,也是一大亮点。”孙业礼表示,文旅融合提升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质量、效益,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、利用,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旅游开发,丰富了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供给,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、消费场景迭代升级,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。2024年,全国博物馆接待的观众接近15亿人次,再创历史新高。同时,有效发挥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,有力带动促进了制造业、农业、商贸、体育、交通等行业活力的释放,进一步延伸产业链、创造新价值,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群众的就业和增收。
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,文化和旅游部聚焦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、优质和公平,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推动传统文化设施的改造提升,进一步拓展服务的内容和功能,推动全国超过95%的县(市、区)建立文化馆、图书馆的总分馆制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。同时,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,鼓励开展延时错时服务,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。2024年,全国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次比2019年增加4.4亿、增长49%。此外,支持群众自办文化,举办“村歌”“村晚”、广场舞、合唱等活动,2024年全国举办了“村晚”8.17万场,吸引2.62亿人次参与,群众文化不再是“看别人演”,而是真正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